希拉里的坦率毁誉参半-j9国际官网

1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81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希拉里生硬朴实的外交风格在她的亚洲行程中表露无遗。她质疑制裁缅甸军政府的幼纂a公开谈论朝鲜可能发生继承危机,并承认她不指望中国在人权问题方面取得多少进展。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评论跨越了国际外交的禁忌线。美国官员一般不说他们的制裁已经失败,不猜测别国的未来,或者指出受到密切关注的人权对话基本上是一场闹剧。

希拉里愿意坦率,这表明她将在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上留下与众不同的个人特色。我们即将看到的是,少些呆板,少些谨慎,多些开放。

例如,到北京之前,希拉里表示她会和中国官员提人权问题,“但我们相当清楚他们会说什么。”

希拉里的评论引起人权组织的愤怒。在1995年,希拉里在这个问题上与中国政府对峙,成为人权组织的英雄。人权活动家认为,如果不在人权问题上公开、持续向中国施加国际压力,中国不会有什么改变。

希拉里表示她不理解这种大惊小怪。在她看来,说得清楚明白(而不是透过外交手腕模糊问题)有助于加强政策,而不是破坏政策。

在离开中国之前,希拉里参观一座得到国家认可的教堂,并会晤23位妇女活动家,以此结束她的亚洲之行。

在外交政策圈子,希拉里关于人权的言论令人担心她在对话开始之前就放弃影响中国。有人认为她会招致国会及人权组织的批评,破坏她作为一名外交官的能力。

但一些专家为她辩护,认为她的坦率直言应该受到表扬。布什政府因在人权问题上采取伪善的办法而频频遭到批评。

关注亚洲政策的媒体人士尼尔森(chris nelson)表示,“我认为,她清楚地感到有必要给期望和表现导入现实主义及透视法,要告诉中国人奥巴马知道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因此她决心不让较为次要的问题起妨碍作用。”

乔治华盛顿大学亚洲政策研究主任沈大伟(david shambaugh)表示,在人权问题方面,私下的、非对峙的敦促方式更为奏效。他认为,和在生活中一样,外交中的诚实是好事──问题只是应该在何时以及如何表达坦率。(作者 glenn kessler)

相关链接: 美国

目的地推荐:

正文完
 
热销行程🔥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09-07-02上传,共计812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j9国际官网的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