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菲尼克斯市青年尝试编织棕帽-j9国际官网

39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80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普通的棕叶经过能工巧匠地编织,就变成了一顶顶精致的草帽、草鞋。昨日,应市外办邀请来蓉访问的美国菲尼克斯市青年使者们来到新都区新繁镇,走近了“棕编”这项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棕编艺人手把手的指导下,亲手尝试了编织棕帽。“很难”和“有趣”成为美国学生们共同的感受。

编棕帽 看着简单下手难

据介绍,被列入成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棕编艺术起源于新繁,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采用产自都江堰、彭县、邛崃等地山区的嫩棕叶为原料,编织成棕帽、棕鞋、棕盒、棕垫以及各式各样的动物。在了解了棕编的历史后,参加交流活动的美国学生们开始学编棕帽,这对他们来说可是头一遭。

挑起一根棕条,压住两根棕条再从另两根棕条下穿过,如此“压二穿二”反复编制,数根棕条就连成了一片。在棕编艺人口中,这有个专业名字:打“人”字,是棕编中最基本的技法。但别看师傅们手脚麻利,到了美国学生这里,挑哪根、压哪根就不容易了。“好难啊,看不清楚挑哪根。”美国学生krista(克瑞丝苔)望着面前的一堆棕条有些无从下手。在师傅和旁边中国伙伴的鼓励下,她才一步步摸到了“门道”。

下雨了 棕帽派上了用场

别以为编东西只是女孩子的手艺,昨天掌握打“人”字技艺最快的却是男孩james(詹姆斯)。经过师傅的悉心指点,他很快掌握到了编织规律。棕编艺人朱木兰介绍说,一般学习打“人”字要花一天时间,学会编棕帽要三天,但要熟练掌握这门技术就需要很长时间了。“一天学会?我想我学不会。”james边说边摇头,不过这段经历却让他对成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认识,“神奇!我非常佩服1刚编到一半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青年使者们顺手把半成品棕帽戴在了头上,并高兴得笑成一团:“我们的作品立即派上了用常”

据悉,我市与友好城市美国菲尼克斯市自1997年开始开展中美青年使者交流项目,十年来,已有近百名美国和成都青少年参与到这项交流项目中来。

本报记者 赖晓莉 摄影 王熙维

目的地推荐:

正文完
 
热销行程🔥
声明:此文章由 meijia 2009-08-21上传,共计808字。
转载说明:美加旅行资讯网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j9国际官网的版权承担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信息(文字或图片),请发送邮件至webmaster#meijialx.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与我们取得联系。
评论(没有评论)
网站地图